- · 《公路工程》投稿方式[08/03]
- · 《公路工程》数据库收录[08/03]
- · 《公路工程》栏目设置[08/03]
- · 《公路工程》刊物宗旨[08/03]
- · 《公路工程》征稿要求[08/03]
公路工程会议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公路工程论文(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二,通过参加国际标准委员会等,尽可能地排除由于美国与外国标准不兼容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第三,重新审查国际贸易条例和本国贸易条例,以解决
第二,通过参加国际标准委员会等,尽可能地排除由于美国与外国标准不兼容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第三,重新审查国际贸易条例和本国贸易条例,以解决外国对美国公司的市场准入问题,以及从美国向国外呼叫被索取过高费用的问题。
除了上述四点外,美国政府还特别注重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时期的美国政府大力资助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并积极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使得高校既能像以往那样从事基础研究,也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人才引进方面,一再放宽国外优秀科技人才进入美国的限制,以此来强化对海外人才的吸引。
总结起来,政府搭台子,民间资本唱大戏,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能动性,这便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主旋律。
四
影响:扭转美国国运的伟大变革
除此之外,政府还针对美国经济颓势了一揽子政策:
财政方面,针对共和党执政12年留下的巨额财政赤字,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等进行了“财政重建”;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速过快、有通胀危险时采取紧缩政策,而经济运行较为平稳时则采取宽松政策;外贸方面,制定了战略性出口产业政策,积极倡导公平的贸易原则,同时放宽国内的反垄断法调整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本国企业兼并与横向资本联合,进而增强出口竞争力等等。
那么,包括“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内的种种举措,究竟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首先,便是形成了“一高两低”并举的经济奇迹。
“一高两低”,即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在执政的八年里,美国经济实现了长期快速稳定地增长,GDP总量占全球的比重明显提升,实际年均增速高达3.88%,直到90年代末都没有出现衰退的征兆;消费物价指数几乎一直控制在3%以内,失业率则从1992年的7.4%降至1998年的4.2%,这种“一高两低”的局面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颇为少见,堪称是美国经济近30年的“黄金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美国政府的财政收支也从1992年创纪录的负债2903.2亿美元转变为2000年的盈余2362.4亿美元。
其次,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整个90年代不仅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作用下,信息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1996~2000年这五年里,美国劳动生产率逐年递增,年均增速为3.1%,到了2000年,这一数值攀升到4.2%。
与此同时,美国的产业升级步伐得以提速。一方面,信息产业本身就是技术和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驱动下,美国的信息产业迅速壮大,成为了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见下表),而与之相关的芯片、软件、电子设备以及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生物技术等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显著改进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模式,深刻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最后,强化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如前文所说,长期对军事的过度执着,曾一度让美国经济颓势显露,其国际地位更是受到德、日等国家的挑战,但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推行之后,美国经济一扫阴霾,重振雄风。除了各方面亮眼的增长数据外,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新经济革命”,不仅顺应了全球化浪潮,还直接将美国和全世界从工业经济带入到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为后续的互联网大繁荣以及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的遥遥领先,又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将德、日等挑战者再度甩在身后的同时,重塑了美国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不客气地讲,这是一场足以扭转美国国运的伟大变革。
如果不考虑近两年高涨的民族情绪,而是客观冷静地看待美国的这段往事,我想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五
结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眼下,当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正在与鏖战之时,凭借强大的执行力率先冲出了的包围,还正式拉开了以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为核心内容的新基建大幕,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文章来源:《公路工程》 网址: http://www.glgcbjb.cn/zonghexinwen/2022/1209/1474.html